回顧中國殺毒軟件“消亡史”:為什么我們現(xiàn)在不再需要殺毒軟件?
歲月史詩談
河南
回顧中國殺毒軟件“消亡史”:為什么我們現(xiàn)在不再需要殺毒軟件?
前言
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,殺毒軟件似乎已經(jīng)成了過去式。想當年,金山毒霸、 360 等知名殺毒軟件在市場上叱咤風(fēng)云,尤其是 360 ,用戶數(shù)量一度高達 5 億。然而,如今它們卻風(fēng)光不再,失去了大量用戶,再難回到那個輝煌的巔峰時期。
那么問題來了,為什么殺毒軟件市場變得如此冷清呢?難道我們真的不再需要殺毒軟件了嗎?這個問題值得深思。
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不妨回到 2010 年,一個曾經(jīng)犯過罪的男人于兵,他爆出了一個驚人的真相:用戶電腦上的病毒,很可能就是那些研究殺毒軟件的人搞出來的。這可真是一出好戲,監(jiān)守自盜的典型案例。
于兵的話很快就引起了眾人的關(guān)注,但平心而論,研究病毒的人有很多,他的話還不夠全面。我們不能因為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,就全盤否定殺毒軟件的存在價值。
01
電腦真正普及到中國家庭,還是在上世紀 90 年代。那時候,能用得起電腦的家庭,最起碼也是小康家庭。而那些研究電腦病毒的高手們,他們的目的其實很簡單:要么為了錢,要么為了炫技。無論他們的初衷有多單純,他們研究出的病毒都給電腦用戶帶來了不小的損失,讓用戶們不得不面對卡頓的電腦,陷入深深的懷疑人生。
就在這個時候,瑞星殺毒技術(shù)橫空出世,改變了這一局面。瑞星是由兩個中科院的高材生王梓和劉旭創(chuàng)辦的公司。當他們開始研究殺毒技術(shù)時,國內(nèi)的殺毒軟件市場還是一片空白。
他們研發(fā)出了一種神奇的殺毒卡片,只要將這個卡片插入電腦,就能和病毒說再見。
02
殺毒軟件市場曾經(jīng)的輝煌,如今似乎已經(jīng)漸行漸遠。想當年,瑞星的殺毒卡片風(fēng)靡一時,可隨著病毒的不斷更新?lián)Q代,那些卡片卻還停留在原地,只能保電腦一時的平安。這種硬件設(shè)備,雖然有一定的作用,但使用起來卻頗為麻煩。它需要持續(xù)插在電腦上才能發(fā)揮作用,占用著一個寶貴的電腦接口。用戶一旦需要插別的設(shè)備,還得把它拔下來,這種插插拔拔的方式,實在讓人頭疼。
然而,就在這時,王江民這個善于思考和研究的年輕人,發(fā)現(xiàn)了瑞星殺毒卡的問題。他立刻開始研究殺毒軟件,只要用戶安裝他的軟件,就能輕松殺毒。更厲害的是,他的殺毒軟件還能像病毒一樣不斷更新?lián)Q代,讓最新款的病毒也無法入侵用戶的電腦。
雖然王江民的學(xué)歷不高,但他的動手能力卻非常強。在研究出殺毒軟件的同時,他還創(chuàng)辦了江民公司,成為瑞星公司的一大競爭對手。江民公司憑借實力,打破了瑞星公司的行業(yè)壟斷地位,搶走了瑞星公司的大量客戶。
面對這樣的競爭,瑞星公司并沒有氣餒。他們知道自己是因為技不如人才輸?shù)?,于是加緊研究新技術(shù)。他們不僅研究出了更先進的殺毒軟件,還在軟件中融入了獨創(chuàng)技術(shù)。瑞星公司的殺毒軟件,能在殺毒的同時,給用戶的電腦套上“金鐘罩”,讓電腦在很大程度上隔絕病毒的侵害。這一創(chuàng)新,讓他們一舉從江民手里奪回了自己曾經(jīng)的老客戶。
江民和瑞星公司一直處于激烈的競爭關(guān)系中,雙方都在琢磨著如何讓自己的殺毒軟件更加強大。誰的殺毒軟件更厲害,用戶就會選擇誰,這也是給用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。然而,無論是使用江民的殺毒軟件,還是瑞星的殺毒軟件,用戶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軟件使用費。軟件更新后,用戶還需要支付一筆額外的費用。
為殺毒軟件付費固然讓人心疼,但電腦中病毒更讓人心碎。用戶在權(quán)衡利弊之后,往往還是會選擇讓殺毒軟件公司掙錢,以保護自己的電腦安全。
就在瑞星和江民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時,雷軍等人攜金山毒霸殺毒軟件橫空出世。
03
在殺毒軟件市場這片看似平靜的海域下,實則暗流涌動。別的公司或許是看中了殺毒軟件的豐厚利潤,才紛紛投入研究,但金山公司卻是個例外。他們原本與微軟較量一番,結(jié)果敗下陣來,于是決定換個戰(zhàn)場,轉(zhuǎn)移一下注意力,這才研發(fā)出了金山毒霸。
雷軍這位金山毒霸的掌門人,不僅在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上有所保證,更在價格上做到了親民。他的這一舉措,至今仍被消費者所稱頌。在保證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的同時,還能兼顧價格,這在當時的殺毒軟件市場中,無疑是一股清流。
瑞星和江民雖然也有一定的市場份額,但他們卻不敢像雷軍那樣,把軟件價格定得如此之低。 50 塊錢的軟件價格,加上后續(xù)軟件升級完全免費,這在當時的殺毒軟件市場中,簡直是聞所未聞。但雷軍敢這么干,他的這一策略,讓金山毒霸迅速在市場上占據(jù)了一席之地,與瑞星、江民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。
然而,就在這三家公司競爭激烈之時,紅衣教主周鴻祎帶著 360 軟件橫空出世,再次打破了市場的平衡。 360 軟件的加入,讓原本的三足鼎立變成了四方割據(jù)。但在這個過程中,瑞星卻自斷一臂,給了 360 一個機會。
360 殺毒軟件的研發(fā)需要時間,即便是智慧如周鴻祎,也不能憑空把軟件給造出來。這就給了瑞星一個喘息的機會,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調(diào)整戰(zhàn)略。瑞星創(chuàng)始人王梓認為,他們最迫切的事情不是研究軟件,而是先降低軟件價格,避免大量用戶都去用金山毒霸。
然而,劉旭卻持有不同的觀點。他認為,便宜并不是金山毒霸唯一的優(yōu)點。軟件再便宜,如果功能不完善,用戶照樣不會選擇它。他認為,只有攻克更高端的殺毒軟件技術(shù),才能真正讓瑞星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。
王梓知道,他無法完全說服劉旭。兩人商量過后,決定采取一個折中的方案,先研究一段時間的軟件技術(shù),看看效果如何。然而,現(xiàn)實卻給了劉旭一記響亮的耳光。四個月過去,公司的利潤不僅沒有增加,反而減少了許多,這讓王梓越想越氣。
王梓指責(zé)劉旭,如果早聽他的方案,公司也不會陷入如此困境。然而,劉旭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,認為研究軟件技術(shù)并沒有錯。
殺毒軟件市場的競爭,就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。劉旭和王梓在瑞星公司內(nèi)部的分歧,讓這場戰(zhàn)爭更加激烈。劉旭不滿王梓的限制,決定自立門戶,研究出一款性能秒殺金山毒霸和瑞星的殺毒軟件。然而,手握王牌的劉旭并沒有如愿以償?shù)卦谑袌錾洗螳@全勝,反而敗得一塌糊涂。
王梓為了打壓劉旭,不惜花費 420 萬找于兵造謠,聲稱劉旭的殺毒軟件竊取用戶信息,違反了信息安全法律。劉旭聽得一頭霧水,但他不得不配合有關(guān)部門接受調(diào)查,眼睜睜地看著公司副總被帶走。整個公司為了自證清白,忙于應(yīng)對調(diào)查,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宣傳軟件、投入市場。
等到這場風(fēng)波平息,金山毒霸和 360 殺毒軟件已經(jīng)更新?lián)Q代,劉旭的公司只能先追上其他公司的步伐,再進行技術(shù)升級。然而,此時的 360 殺毒軟件已經(jīng)獲得了 5 億用戶,年銷售額突破 10 億。即便在后來的落寞時期,年銷售額也能穩(wěn)定在 7 億。到了 2017 年,僅半年的凈利潤就高達 10 億元。
360 殺毒軟件從初入行的新手,迅速成長為國內(nèi)殺毒軟件的領(lǐng)軍企業(yè),而瑞星和金山毒霸的輝煌時代已經(jīng)過去。在這個市場上,能與 360 一較高下的,只剩下騰訊。
騰訊也是看到 360 的成功,才研發(fā)出屬于自己的殺毒軟件,并迅速與 360 形成競爭關(guān)系。QQ 作為騰訊旗下的一款軟件,積累了大量忠實用戶。這些用戶在電腦上安裝了 360 殺毒軟件的同時,也沒有卸載騰訊旗下的其他軟件。
360 為了爭奪市場份額,開始四處搜集對騰訊不利的證據(jù),并通過彈窗的形式讓所有用戶都看到。騰訊一度被傳出竊取用戶信息等負面?zhèn)髀?,?360 則趁機向用戶表示,有我在,別怕,故意引導(dǎo)用戶保留 360 軟件。
殺毒軟件市場的競爭,就像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戰(zhàn)爭。 360 和騰訊為了爭奪用戶,開始相互研究對方的軟件,試圖從對方的產(chǎn)品中發(fā)現(xiàn)過人之處和漏洞,以便對自家軟件進行升級。這場競爭不僅僅是技術(shù)上的較量,更是心理和策略的博弈。
在這場戰(zhàn)爭中, 360 和騰訊都采取了一種獨特的策略:利用電腦彈窗向用戶傳遞信息。 360 試圖讓用戶卸載騰訊的軟件,
而騰訊則反其道而行之。這種策略一度讓雙方陷入了僵局,但金山毒霸等公司的加入打破了這一局面。
360 在搶占市場的過程中樹敵太多,讓金山毒霸等公司感到不滿。他們果斷選擇與騰訊聯(lián)手,將 360 告上法庭。騰訊在起訴 360 時,需要找到一個恰當?shù)睦碛?,而這并不難。 360 在下載自家配套軟件的同時,還強行讓用戶下載一些其他軟件,這讓普通用戶的電腦上莫名其妙地增加了很多軟件。
表面上看, 360 并沒有收取用戶殺毒費用,但實際上,他們通過收取其他軟件商家的廣告費,賺得盆滿缽滿。 2017 年上半年, 360 通過廣告費掙的錢占其總利潤的 72.44% 。我國有關(guān)部門調(diào)查后發(fā)現(xiàn), 360 并沒有被冤枉,于是對其進行了罰款。然而,罰款金額遠遠少于 360 通過廣告費掙的錢,這使得 360 交罰款時心甘情愿。
360 不止一次因為偷偷幫用戶下載軟件而被告,每次交罰款都非常積極。但交完罰款后, 360 仍然繼續(xù)之前的所作所為,承認錯誤的速度很快,卻屢教不改。
盡管廣大用戶明知 360 軟件夾帶私貨,但仍然愿意下載,原因就是它免費。雷軍的金山毒霸只是降低了殺毒軟件的價格,而 360 則是直接改變了殺毒軟件的玩法,讓同行為了生存,不得不研究免費的殺毒軟件。這些同行都在冒著不掙錢的風(fēng)險研究軟件,希望有一天能夠回本,但他們都沒能熬過 360 。
360 在擠走其他同行后,開始從廣告商那里賺錢,并一直沿用這個賺錢模式。金山毒霸等軟件公司也開始模仿 360 的賺錢思路,試圖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。
04
殺毒軟件市場曾是科技領(lǐng)域的一片熱土,各大廠商競相推出自家的看家產(chǎn)品,試圖在這片戰(zhàn)場上分得一杯羹。然而,隨著 AV-Comparatives 的一份測試報告出爐,殺毒軟件市場的神話似乎被戳破了。報告顯示,市面上的殺毒軟件無論怎么更新?lián)Q代,它們的殺毒功效并沒有太大區(qū)別,甚至有些連最基本的殺毒效果都難以保障。
這份報告無疑給殺毒軟件市場潑了一盆冷水,廣大用戶對殺毒軟件的好感度逐漸下降。在這種情況下,用戶下載殺毒軟件的熱情大減,尤其是年輕一代,他們更傾向于尋求其他解決方案,而不是依賴傳統(tǒng)的殺毒軟件。然而,中老年人卻是個例外,他們在不知不覺中下載了殺毒軟件,甚至還被強行安裝了其他軟件。
360 殺毒軟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,它長期停留在用戶的電腦和手機中,一度在排行榜上取得了相當靠前的位置。這不禁讓人思考,這究竟是因為 360 的殺毒效果真的出色,還是因為它采用了一些不那么光彩的手段來留住用戶?
隨著公司類型的電腦用戶數(shù)量的增加,病毒制造者也開始將注意力轉(zhuǎn)向這些“大戶”。除了像“熊貓燒香”的研發(fā)人員那樣為了炫耀個人才藝外,很少有人會制造病毒入侵個人電腦。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個人用戶對殺毒軟件的需求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殺毒軟件市場逐漸變得不那么熱門,一些曾經(jīng)叱咤風(fēng)云的公司,如瑞星,已經(jīng)逐漸退出市場。這讓人不禁感慨,一個行業(yè)的興衰,往往與市場需求的變化密切相關(guān)。
05
歸根結(jié)底,商家都是以盈利為目的,他們在滿足顧客需求的同時,也必然要為自己謀取利益。然而,在這個過程中,遵紀守法是非常重要的。一個有社會責(zé)任感的行業(yè),才能走得更長遠。